您的位置:四川统一战线 > 统战人物周刊 > 正文

2017年5月,根据组织安排,我有幸被派驻到通江县长坪乡趱寸坡村驻担任第一书记,接替驻村帮扶工作。第一次以第一书记的名义到村,我激动又紧张,激动是我当了“村官”,紧张是我不熟悉农村工作,对如何做好脱贫攻坚工作还一片茫然。

能不能胜任第一书记的工作?能不能把党的扶贫政策落实落地?能不能带领父老乡亲脱贫致富?能不能给组织交上合格的答卷?一个个问题叩问着我这个初来乍到者。该村山高谷深,地势陡峭,沟壑纵横,被当地群众戏称为“摔死猴子挂死蛇”的地方,属深度贫困村……虽然压力山大,但我坚信只要用心用情去工作就一定能完成这神圣的使命。

翻山越岭忙走访,全面了解村情民意

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。驻村之初,在村支书的陪伴下,我踏遍了趱寸坡村的山山水水,走访了村里的家家户户,进一步了解到“趱”的真正含义,因为山高路陡,走路要一寸一寸地“趱”,所以称趱寸坡。

召开群众大会

趱寸坡村有“九岭十三弯,走路像钻嵌,对面能讲话,相见要半天”的俗语形容生产条件之恶劣,也有“一坡穷光蛋,村穷人心散,姑娘留不住,光棍一大片”的民谣印证贫困程度之深。全村共137户437人,其中贫困户40户141人,贫困发生率32.3%,特困供养户2户2人,慢性病患者20户21人,残疾户16 户17人,可谓基础条件差,贫困程度深。

这些数据我都一一记在心底,群众的困难我一个也不敢忘记。每年我都抽挤时间全覆盖走访趱村父老乡亲,对不在家的群众电话联系到位。记得在一次群众大会上,我郑重的向大家承诺:无论你在天涯海角,我们都是一家人,我都要用心用情为大家服务,脱贫路上一个也不能少,一个也不能掉队,怎么说,就怎么做,就这样我的驻村工作也得到了大家的信任和理解。

到结对帮扶户家中参加劳动

因地制宜做规划,统筹思谋脱贫攻坚工作

趱寸坡村没有一寸公路,群众出行十分不便,仅有的一座铁索桥也锈迹斑斑,村内的农副产品难以出村,交通问题严重制约着趱寸坡村的发展,20年来有70多户村民不得不离开此地到外面谋生。村委会阵地也属于危旧房,村支两委不得不在租住的农房里办公,全村400多亩土地被荒芜。趱寸坡村农户大多分散居住在山上,住的是传统穿斗结构瓦房,大多摇摇欲坠,危险重重。这既是我们面临的现状,也是必须要攻克的难关,这是令我最揪心的事。

昔日破旧的农房

新建成的村民聚居点

在充分征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,对照对标贫困村退出“一低五有”和户脱贫“一超六有”目标任务,利用脱贫攻坚政策,重点规划了一个基层阵地、二级特色产业、三处村民聚居点、四类基础设施(水、电、路、网)项目,为高质量脱贫摘帽谋篇布局。

新修建的通村漫水桥和硬化道路

该村贫困程度深,因病致贫11户,因交通条件落后致贫的10户,因残致贫8户,因缺技术致贫2户,因缺资金致贫9户。针对农户具体困难,我们依靠统战资源,为群众排忧解难。协调为困难群众赠送电热毯136床,衣柜12个,共帮助5人办理残疾证,21人办理慢性病审批登记手续,申报完善教育救助、低保等资料。贫困户岳英的儿子杨川江正值读书时期,却在外务工,我及时帮助杨川江申报了成都李锦记希望厨师(职业中学)助学项目,目前已经毕业且就业,月收入可达6000元以上。

组织开展医疗扶贫活动

开展农民夜校教学活动

聚焦目标任务,全面实现户脱贫村退出

千淘万漉虽辛苦,吹进黄沙始到金。几年来,我们积极争取、协调项目、勘测路线、申报方案,熬过了一个又一个不眠夜晚。如今蜿蜒盘旋的4.6公里的水泥路如一条玉带系在趱寸坡的山腰上,柔动中尽显美丽。村民们永远告别了在摇摇晃晃的铁索桥上抬猪的历史,为了不忘记艰苦的岁月,村民们自发筹集资金将铁索桥进行了维护,以见证趱寸坡村的发展变迁。

为农户发放鸡苗

我们精准梳理了全村住房保障情况,携手村支两委落实好住房保障政策。共实施易地扶贫搬迁33户116人,实施危旧房改造28户。通过住房政策,新建了3个村民聚居点,山还是那座山,人还是那些人,不一样的是满山苍翠,碧水流淌间,一座座巴山新居,点缀其中,如圣洁的花朵,怎一个美字了得!与此同时,新建3处集中供水点,老乡们喝上了安全卫生的自来水。建成村活动阵地220平米,有了功能完善的卫生室、文化室、会议室、办公室,各类设施设备齐全。搬入新阵地,我们有序开展为民服务工作,大伙儿都找到了归属感。

干净整洁的图书室

思深方益远,谋定而后动。产业发展是脱贫攻坚的最后一道防线。我们协调企业到村上发展青花椒、连翘、木瓜、核桃产业共计500亩,形成了公司+农户+基层组织的产业发展模式,村民就近务工实现收入30余万元,完成了集体经济发展任务。针对农户实际,我们与帮扶干部一起,与农户商量着脱贫后续发展规划。我们因户施策,引导一部分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;引导在家农户发展土鸡养殖、巴山土猪、空山黄牛、粮油、中药材等产业;对无劳动力的贫困户实行低保政策兜底;对部分零就业家庭设置村级公益性岗位解决就业问题。能够用心为群众办点实事,把脱贫后续扶持措施落实好,群众对未来更加充满希望。

三年多来,唯有念兹在兹,唯此为大,丝毫不敢懈怠,如今的趱寸坡村交通出行便捷,住房条件改善,产业前景乐观,村务治理有序,社保有效覆盖,收入稳定增长,人人感恩奋进。去年末,该村顺利退出贫困村序列,群众满意度明显提高,我也与老乡们建立了深厚的感情,感悟了浓浓的民生情怀,其实我已经把心系在了趱寸坡村。

(作者系通江县委统战部派驻长坪乡趱寸坡村第一书记 屈炯)